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-垂帘听政的是哪个朝代-上海康佳抽油烟机安装电话

2024-09-22 13:55:42      点击:
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?垂帘听政的是哪个朝代

  一提到垂帘听政,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清朝的“辛酉政变”,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。其实,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,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十个著名的垂帘听政太后。

  1、西汉吕太后

  吕太后(前241─前180),名雉,字娥姁,刘邦之妻,单父县(今山东东单县)人。刘邦称帝后,立吕雉为皇后。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,吕后起了很大作用。前195年,刘邦死,惠帝立,尊吕后为皇太后。惠帝仁弱,吕后掌政,便策划诛杀诸旧臣,从中取得实权。前188年,惠帝崩,吕后立汗少帝,临朝称制八年,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。吕后遂杀少帝,立常山王刘义为帝。前180年,吕后崩,终年六十二。吕后遂临朝称制,先后掌权达16年,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。

  网络配图

  2、东汉窦太后

  窦太后,汉章帝的皇后。88年,章帝死。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,尊窦氏为皇太后,窦氏临朝称制。窦太后的兄弟窦宪、窦景、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。窦家兄弟为所欲为,公报私仇,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。在近五年的时间里,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,和帝听之任之,是一个傀儡。永元四年(92),和帝14岁时,与宦官郑众合谋,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。窦太后被迫归政,临朝称制5年。

  3、东汉邓太后

  邓太后(81—121年),名绥,南洋新野(今河南新野)人。东汉和帝刘肇皇后。和帝死,她先后迎立殇帝、安帝,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。她明辨是非、亲断冤狱、释放宫女,关心人民疾苦、重视教化,在东汉外戚和宦宫交替专政时期,她的执政还是比较清明的,当时社会也比较安定。121年死,临朝执政16年。

  4、北魏冯太后

  冯太后,名淑仪,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。文成帝死后,献文帝继位,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,首次临朝称制。献文帝长大成人,冯太后还政于朝,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。公元471年,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,公元476年,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。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,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,富国强兵。

  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,孝文帝颁布实施了《三长制》和《均田制》。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,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,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。冯太后统控江山长达25年,堪称女强人。

  5、北魏胡太后

  胡太后,北魏宣武帝皇后,孝明帝母,安定临泾人。延昌四年(515),孝明帝即位年幼,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、宦官刘腾的保护、支持而听政。正光元年(520)被元叉、刘腾幽囚,孝昌元年(525)杀元叉,再度临朝摄政。胡太后都实行崔亮所制停年格,按年资用人,吏治益趋腐败。迷信佛教,大建佛寺,其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,民不聊生。

  胡太后还宠信奸人郑俨、徐纥等,政事益加腐败紊乱。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,于己不利,武泰元年(528),胡太后毒死孝明帝,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,自居摄政。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,进军洛阳,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。

  网络配图

  6、唐朝武则天

  武则天(624—705),名曌,并州文水(今山西文水东)人,唐高宗李治的皇后,唐中宗李显、唐睿宗李旦之母。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,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。这样,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,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,一起接受群臣朝拜。上元元年(674),高宗号天皇,皇后号天后,天下人谓之“二圣”。自此,高宗形同虚设,唐朝权柄,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。

  弘道元年(683),高宗卒,中宗李显刚刚继位,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。一年后便废掉中宗,改封庐陵王,立四子李旦为帝,是为睿宗。李显、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,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,处处受制于武后。690年,67岁的武则天亲临帝位,自己做了皇帝,改国号为“周”,史称“武周”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,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,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。

  7、北宋高太后

  高太后(1032—1093年),宋英宗皇后,宋神宗生母,亳州蒙城(今安徽省蒙城县)人。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。元丰八年(1085)神宗病逝,宋哲宗继位,因哲宗年幼,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。高太后廉洁自奉,处事公正,她垂帘听政期间,朝政比较清明,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。1093年病死,实际执掌朝政9年。

  8、辽代萧太后

  萧太后(953--1009),名绰,小字燕燕,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,历史上被称为“承天太后”,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乾亨四年(982年)九月,辽景宗驾崩,辽圣宗即位,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,摄政。她虚心诚恳,用人不疑,执法严明,毫不软弱,甚至“亲御戎车,指麾三军,赏罚信明,将士用命。”她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,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。统和二十七年(1009年),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,不再摄政。同年十二月,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,享年五十七岁,摄政27年。

  网络配图

  9、清代慈安太后

  慈安太后(1837-1887),钮祜禄氏,满洲镶黄旗人,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。咸丰十一年(1861)七月,咸丰帝崩,因皇后无子,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,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,上徽号为“慈安”,称慈安太后。同治、光绪初年,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。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,卒年四十五岁,因死时突然,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,垂帘听政20年。

  10、清代慈禧太后

  慈禧太后(1835—1908),乳名兰儿,满洲镶蓝旗人,其家庭属叶赫部(今吉林四平附近)。咸丰帝的妃子,同治帝生母。同治帝立,尊为圣母皇太后,尊号为慈禧太后。1861年,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,将肃顺等八名“赞襄政务王大臣”分别革职或处死,改元同治,慈禧实行垂帘听政,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。

  1873年,载淳成年,慈禧宣布撤帘归政,但仍把持朝柄。次年,载淳病死,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,年号“光绪”,复行垂帘听政。1889年,载湉大婚成年,慈禧宣布“归政”,退居颐和园,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,仍出其手,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。1908年病逝,统治中国
历史上慈禧太后的贡献?清朝慈禧太后豪华生活程度

 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(1852年3月31日),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。五月初九日(6月26日),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宫,住在长春宫。这长春宫的正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,上书“敬修内则”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,似在告诫后宫妃嫔要严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,谨慎地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。兰贵人看到这四个字做何感想呢?这位争强好胜的年轻女子是不会受任何规条约束的。她想的是如何不择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权位。

  但是,谈何容易。清代后宫妃嫔有严格的等级限制,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级:第一级是皇贵妃,第二级是贵妃,第三级是妃,第四级是嫔,第五级是贵人,第六级是常在,第七级是答应。以上统称内廷主位。当时,慈禧只是一个贵人,是第五级。慈禧对她这个地位,很不满意。她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但她深知,不能过于着急,要一步一步来,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去争取。实践证明,慈禧的努力没有白费,经过二年的努力,她晋为懿嫔;又过二年,晋为懿妃;再过一年,晋为懿贵妃。

  网络配图

  也就是说,只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。慈禧便由第五级的兰贵人跃升为第二级的懿贵妃了。此时的慈禧已经22岁了。在咸丰帝的眼里,她是越发美丽了。慈禧在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,固然有天赐的自然机缘,但也不能否认独造的人为因素。从某种程度讲,这独造的人为因素正是天赐的自然机缘的前提。在妃子如林、宫女如云的宫廷内部,一个年轻的妃子要想尽快超升,只有获得皇帝的青睐和宠幸。那么,兰贵人是怎样获得咸丰帝宠幸的呢?这要先从咸丰帝谈起。

  咸丰帝是个悲剧人物,他是个忧患皇帝和风流天子。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(1831年7月16日),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(1861年8月22日)。他18岁当皇帝,31岁病死,在位约12年。说他是忧患皇帝,是因为他在位的12年,在他看来,没有一天是平安无事的。对咸丰帝来讲,内忧外患无一日不在。内忧是指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。1851年1月11日,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,拜上帝会宣布起义,建号太平天国。而此时,咸丰帝即位刚刚8个月。这对年仅18岁的青年皇帝咸丰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
  网络配图

  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(1853年5月6日),太平军攻入南京,改南京为天京,定天京为太平天国首都。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,遍及18省,几达大半个中国。咸丰帝死后三年,这个大起义才被镇压下去。也就是说,太平天国大起义伴随了咸丰帝一生。外患是指英、法、俄、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。1856年诸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。在这之前,战争就已处于酝酿阶段,然后步步升级。他们先攻广州,次攻天津,再攻北京,直逼得咸丰帝北逃热河。

  一个年轻皇帝,对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,对外要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英、法、美、俄等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,他感到力不从心,捉襟见肘。可以说,一个年轻而软弱的皇帝遇到了复杂且艰难的局势。不仅如此,咸丰帝还是个不争气的风流天子。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,他一筹莫展,便开始追求声色,贪图玩乐了。他即位之初,年轻气盛,也想干一番大事业,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统治。

 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,是有原因的。从长春宫院内戏台看长春宫。慈禧刚入宫时就住在长春宫。一是姿容超群,美貌无双。她是天生丽质,无与伦比。她自己曾得意地对别人说:“入宫后,宫人以我美,咸妒我,但皆为我所制。”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,可见有多么美了。《十叶野闻》记载了咸丰帝迷恋那拉氏的情景:“当文宗(咸丰帝)初幸慈禧之日,颇有惑溺之象,《长恨歌》中所谓'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’者,仿佛似之。”大有唐明皇爱慕杨贵妃的浪漫味道哩!

  网络配图

  华丽的长春宫东稍间。二是聪明伶俐,善体人意。智慧卓荦不凡,性格机敏善变。这为那拉氏邀得专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契机。《满清外史》记道:“少而慧黠。”《清稗类钞》记道:“有机智,遇事辄先意承旨,深嬖之。”《慈禧外纪》记道:“以己之聪明智慧,遂蒙帝宠。”与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相伴,要想获得宠幸,善于揣摩皇帝的深层思想是必备的能力。那拉氏正具有这一特殊

亲!欢迎您阅读扬州热水器维修公司,专注于扬州太阳能维修扬州空气能维修扬州热水工程维修/安装/清洗/维护,真诚欢迎您-_-
QQ客服
企业官方客服QQ
QQ客服
企业官方客服QQ
加盟合作微信

| 数据统计→: